半導體行業:越南企業的狹窄市場領域

現代半導體工業不僅僅是大型外國私營企業的舞台,也為一些越南企業提供了機遇。

“Made in Vietnam”的晶片在截至2023年2月的12個月內占到進口美國的產量的10%以上。 根據越南通訊及新聞部的報告,該月的營收年增率去年同期成長了75%,達到5.62億美元。 在亞洲地區,越南在向美國出口晶片的份額上僅次於馬來西亞和台灣。

然而,這項出口成果主要來自外國企業的投資,尤其是英特爾集團在2006年在胡志明市的高科技區投資10億美元的計畫。 僅在2021年,英特爾的工廠就生產和分銷了30億半導體產品到全球,為胡志明市的出口創收做出了顯著貢獻。

繼英特爾之後,來自美國、韓國以及美國盟國的其他跨國公司紛紛向美國半導體產業鏈注資,其中包括三星、美國高通技術、德州儀器、SK海力士半導體公司、沃德石英科技、新思科技和恩智浦半導體。 所有這些公司共同構成了越南相對活躍的半導體產業鏈。

在過去的十月,艾克爾國際,全球最大的外包半導體封裝、設計和測試服務提供者之一,已在北寧省投入使用了其半導體工廠。 這座價值16億美元的工廠採用了先進的SiP(System-in Package)封裝技術,允許整合各種不同結構的新型晶片,以滿足如人工智慧、5G、6G、自動駕駛、資料中心和物聯網 等多種新技術的專業功能需求。 同時,長達近20年在越南開展業務的科技巨頭三星也開始將晶片封裝技術納入該國的經營活動。

一些其他外國直接投資企業雖然提供的投資規模較小,但專注於「智慧」領域,即晶片設計。 大約有40家公司在這個領域從事多年,純粹是越南企業並僱用越南工程師。 然而,最近的一些投資已經轉變為更廣泛的傳播形式,即透過與學術界和政府研究中心的合作,透過三星、LG等公司的研發中心,以及與新思科技、益華電腦等公司在胡志明市、河內和 峴港的晶片設計中心的合作。

這些跡象傳達出一個明確的訊息:越南正逐漸被看好作為發展高科技產業鏈的選擇之一,尤其是半導體領域。 根據Technavio的報告,越南的半導體產業預計將在明年達到61.6億美元。

不可過度依賴外國直接投資

然而,說到底,外國直接投資企業選擇越南是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 為了發展一個可持續和長期的半導體產業,越南必須尋找發展國內企業的途徑。

深入觀察當前外國直接投資企業的情況,他們正在推動半導體價值鏈中較為「輕」 的兩個環節,即封裝和設計,而不是晶片生產。 設計部分幾乎可以完全透過數位技術實現,只要有一支擁有良好人才的團隊。 外國著名的無廠半導體公司(專注設計和外包生產)可以迅速進入市場,但也可能迅速撤離,因為他們不必在硬體和軟體之外進行過多投資。

「我們不應該對外國直接投資過於期望。當然,他們的加入將提高我們的人才水平,他們的投資也需要花費一定的資金,但要進行技術轉移還需要很長時間。國內企業仍然必須努力走 自己的路,」 電子系主任 (河內百科大學),阮德明博士評論道。

越南半導體產業的公司以及在各地區的人力資源分配比例

過去的經驗表明,越南企業很難融入成為外國直接投資企業生產和包裝工廠的供應商。 這些國際企業提出了許多要求,幾乎將他們現有的供應夥伴全部引入越南。 三星是一個例子,顯示了越南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低地位。 在吸引外國投資的30年中,三星幾乎是唯一在越南建立起運作中的供應網絡的外國直接投資企業。 然而,在三星的26個供應商中,85%來自韓國,7.5%來自日本,7.5%來自中國,而完全沒有越南純粹的企業。

同樣,儘管英特爾在越南已經存在近二十年,但該公司透露目前尚未有國內企業能夠直接為晶片的組裝提供原料。 在上個月,英特爾決定在馬來西亞建造一座採用目前最先進的3D封裝技術的晶片包裝廠。 與越南不同,馬來西亞擁有一個完整的半導體生產生態系統,國內企業負責從設計、製造到組裝和晶片檢測的所有環節。

顯然,如果想要與頂級半導體公司建立共生關係,越南企業應該忘記一些低生產力的工作,例如提供原材料,而集中精力在高技術水平的智力勞動上。 越南科學院院士陳春懷表示:“這可能會限制在非常狹窄的領域。”

例如,為其他公司檢查晶片設計的步驟。 與軟體不同,人們無法透過修補程式來修復晶片錯誤,而是需要重新設計和生產整個晶片。 這個過程既費時又昂貴。 晶片設計方通常會外包給進行模擬和模擬測試的公司,以測試所設計晶片的功能。 而模擬通常是依賴簡化晶片行為的模型在電腦上運行測試,而模擬將準確地模擬晶片在真實設備環境中的行為。

這兩個步驟都不容易,需要高水準的人力資源。 陳春懷博士(越南科學院)評論說:「在美國,像這樣的輔助公司在行業中非常普遍,儘管這些公司只需要10至15人。這為大公司提供了便利。我認為有可能有些越南 團隊可以勝任。如果他們做得好,他們可能會從外國直接投資企業或被收購中獲得無數訂單。”

在胡志明市高科技園區晶片設計中心(Chip Design Lab)的晶片產品。

一個更廣泛的領域,國內企業可以參與的是晶片設計。 在這裡,越南有機會為自己創造產品,或與國外公司合作共同發展。 實際上,越南的Viettel、FPT和其他一些科技公司已經將他們自己設計的晶片嵌入一些設備中,儘管晶片的製造仍然是為韓國和台灣的合作夥伴進行的。

這似乎符合國家的方向。 在越南關於半導體工業發展的NIC高級討論會上,由阮善義先生(越南資訊與通訊技術局副局長)參與起草的半導體工業發展策略(預計將於明年出台)透露,越南將朝著為每 個應用開發專用晶片的方向發展。

「當然,高階晶片仍將繼續發展,但在物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對專用晶片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阮善義先生說。 “我們不必立即擁有產品,但可以陪伴,參與到大公司的生態系統中,同時專注於低端和中端市場,這是我們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優勢的領域。”

越南企業可以投入設計大規模晶片(28-100奈米),包括儲存晶片、汽車控制晶片,甚至是用於基礎設施領域,如能源、國防、行動、數據和通訊的晶片。阮善義先生期望說:「由於越南以出口世界領先的軟體而聞名,一旦提供了優質的軟體服務,越南企業也對客戶和他們需求有一定的理解,從而可以推動提供客製化的、根據客戶具體需求優化 的晶片產品。”

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進入這個設計領域的市場並不容易,因為真正受到客戶青睞的國內晶片設計企業非常有限。

需要一個支持創業成本的計劃

在半導體領域的移動並不是對越南企業來說一件容易的事。 與廣受歡迎的外國直接投資企業相比,越南企業,尤其是新創企業,面臨更高的風險。 這源於國家對創新支持的有效計劃的缺乏。 在一個於去年11月接受《科學與發展》雜誌採訪的越南最大的培訓機構之一的一位晶片研究員分享道:“越南的政策幾乎不支持創新。”

這位研究員自己正在照顧自己的新創公司,並同時擔任兩家越南新創公司的顧問,一家專門製造用於生命科學應用的奈米晶片,另一家專門開髮用於替代在行動電話中廣泛使用的ARM架構 的新型開源處理器。 與許多創辦人一樣,他透露高科技新創公司實際上無法克服行政障礙,以獲得法定法規承諾的稅收、空間和勞動力優惠。

他們也無法從公共領域找到任何創投來作為艱難道路的跳板。 越南尚未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支持計劃來支付半導體產品開發的成本 – 例如,透過孵化、津貼、股權發行、研發費用的退還,或在商業化時享受一定百分比的收入優惠。 實際上,來自政府的投資可能不會很多,但它將在激發小型企業克服創業「死亡之谷」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它也吸引了其他投資者參與新創公司的下一階段發展。

資料來源:Tia Sang | 連結

參考我們SIA的服務 |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