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國家在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中取得重大進展?
在川普政府即將結束關稅談判與延遲期之際,各貿易夥伴選擇了不同的策略來達成與美國的協議。
🇨🇳 中國:初步積極信號
在長時間高層聯繫中斷後,特朗普總統與習近平主席的通話標誌著雙邊關係的重要重啟。觀察家指出,這是恢復談判的必要步驟,特別是在稀土礦產貿易爭端背景下,這些礦產對高科技產業供應鏈至關重要。
特朗普總統表示,習近平同意加速向美國出口這些礦產,這可能直接惠及美國汽車和電子產品製造商。然而,具體細節尚未得到北京確認,分析師認為雙方之間仍存在顯著差距。
中國將參加即將在倫敦舉行的談判,副總理韓正將率領代表團。儘管採取積極接觸,但尚不清楚雙方是否能達成系統性協議,還是僅僅暫時緩解緊張局勢。
🇪🇺 歐洲:謹慎談判
歐盟是受美國關稅策略壓力最大的夥伴之一,特別是在汽車和金屬領域。布魯塞爾多次提出與華盛頓達成“零關稅”協議,包括汽車和工業商品,但被美方拒絕。
在最近訪問華盛頓期間,德國總理梅茲強調跨大西洋供應鏈的聯繫,甚至親自駕駛一輛在南卡羅來納州生產的BMW,作為貿易關係的象徵。然而,與特朗普總統的交流並未集中於汽車關稅問題,而是被特朗普與馬斯克之間的爭議所覆蓋。兩大工業體之間尚未取得顯著進展。
英國是目前唯一與美國達成初步協議的國家。然而,該協議仍在詳細談判中,甚至在美國繼續對英國鋼鐵和鋁材徵收25%關稅後變得更加複雜,這與最初的豁免聲明相違。
🇮🇳 🇯🇵 🇰🇷 亞洲:各自為政
印度被特朗普政府視為潛在的快速協議夥伴,但採取了防守策略。新德里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美國的汽車關稅政策,同時在談判中強調保護國內生產。
儘管如此,美方官員仍對雙邊協議表示樂觀,認為如果能在貿易利益和國內政治要求之間找到平衡,印度有潛力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取得進展。
日本和韓國也在積極維持對話。日本最近派遣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成前往華盛頓。然而,據《日經新聞》報導,美方各機構之間的觀點不一致,包括財政部、貿易代表辦公室和商務部,這使得東京在確定華盛頓的實際決策者時遇到困難。
在韓國,特朗普與新當選總統李在明的交流顯示雙方對進一步對話持開放態度。然而,尚未公布具體細節。
⚖️ 不確定性與缺乏一致性
美方目前談判策略的一個顯著弱點是法律地位不明確。最近的一項法院裁決對“國別關稅”政策的合法性提出質疑,這為夥伴國家帶來不確定性,使他們在讓步時需要更加謹慎。
此外,美方各機構之間的方法差異進一步增加了不確定性。一些國家,如德國或日本,正在尋求補償機制,例如“出口信貸”,以減少關稅的負面影響,同時不破壞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
隨著7月期限臨近和即將在加拿大舉行的G7峰會,許多國家將此視為達成臨時協議或至少推遲下一輪關稅的機會。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正在與美方討論雙邊協議,而其他國家則繼續關注華盛頓的信號。
在美國內部政治因素和選舉壓力上升的背景下,靈活性和堅持可能是幫助夥伴國家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關鍵。
來源: diendandoanhnghiep| 鏈接
多了解越南再生能源電力市場|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