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2022年經濟大增8.02%增幅為亞洲第一強創25年新高

全球家電、電子、紡織商品需求低迷,導致越南12月份出口額年比下降14%至296.6億美元,為連續第2個月下滑。(圖片來源/flickr)

越南是製造商出走中國的最大受惠國,這種趨勢帶動這個東南亞國家經濟起飛,越南經濟2022年強勁增長8.02%,創下1997年以來最快的年度增速,也是增長最快的亞洲國家,主要受惠於強勁的國內零售銷售和出口貿易,但是現在面臨全球經濟放緩帶來的壓力。

越南2022年經濟大增8.02%創25年來最快增速

《路透》報導,越南202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8.02%,超過官方設定的6.0%-6.5%的目標,更是遠高於2021年的增長2.58%,去年防疫封鎖措施對經濟造成打擊,阻礙工廠的生產活動,越南預定2023年增長目標是6.5%,通膨率目標為4.5%。

人們擔心全球經濟恐衰退及其對越南出口需求的影響,但是第4季經濟增長5.92%,仍快於市場的預期;越南是國際知名品牌的紡織品、鞋類和電子產品等商品主要製造商的聚集地。

製造業產出2022年增長8.1%

「在全球經濟和政治的不確定性和挑戰中,經濟表現相當醒目。」越南國家統計局(GSO)發表一份報告表示。2022年工業和建築業產出增長7.78%,服務業增長9.99%,農業增長3.36%。

越南統計局局長Nguyen Thi Huong表示,製造業產出在這一年增長8.1%,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服務業產出強勁反彈,也支持經濟增長。

GSO表示,2022年出口金額增長10.6%至3718.5億美元,零售銷售增長19.8%,而12月份消費者物價(CPI)年比上漲4.55%。

未來經濟面臨2大不利因素

2022年創25年來最快經濟增長速度,讓越南央行在決定扭轉緊縮貨幣政策之前有觀望的空間,當局今年2次升息,指標利率總計調升2個百分點至6%。

但經濟學家警告,未來經濟面臨2大不利因素,全球需求疲軟已經影響越南出口額,以及升息造成越南房地產業債務出現違約風險。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使越南明年出口更難成長,也不易吸引更多外國投資。」政府顧問兼越南投資與發展銀行經濟學家Can Van Luc指出。

12月份出口額下降14%連2跌

Luc表示,隨著貨幣供給額在2022年底增加,通膨上行壓力跟著升高,越南必須進口大量價格仍然很高的商品,因此也推高通膨上升的壓力。

12月份出口額年比下降14%至296.6億美元,為連續第2個月下滑,而進口額下降8.1%至291.6億美元。進口額下降,預示未來工業生產將收縮,因為企業會減少採購生產所需的材料和設備。

12月零售銷售增長17.1%,而信貸增長提高12.9%。與此同時,12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4.55%。不包括食品、燃料、醫療保健和教育服務物價的核心通膨率更快,達到4.99% 的更快速度攀升。

第4季GDP增長率降溫至5.92%

越南統計局表示,第4季GDP增長率降溫至5.92%,遠低於第3季修正後成長率13.71%,第3季增長率出值為13.67%。

越南央行貨幣政策部副總裁Bui Thuy Hang表示,明年越南將難以控制通貨膨脹。12月17日,Hang在河內一個經濟論壇上表示,該國消費物價將持續上漲,預計2023年初通膨率約為5%,高於政府預定全年4.5%的通膨率目標。

政府指出,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是該國的主要經濟驅動力,今年FDI增長13.5%至224億美元,但表明未來流入資金的外國直接投資承諾今年下降11%,至277.2億美元。

2023年房地產開發商恐爆發違約潮

另一個隱憂是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明年恐爆發違約的風險,越南需要防止不斷惡化的房地產業信貸緊縮破壞世界上最快的經濟擴張,緊急救援的時間不多了。

當地房地產高管和分析師指出,越南債券協會追踪約46億美元房地產開發商票據將於明年到期,如果沒有政府的資助,這些公司將難以履行還債義務。因為政府反腐運動嚇壞投資者和當局凍結整個行業的新債券發行之後,建商融資的管道幾乎枯竭了。

大量債務即將到期,有可能引發一波違約浪潮,房地產危機恐演變成銀行業和經濟的危機越南房地產債務的絕對規模與中國相比微不足道,但房地產業仍佔經濟活動的11%左右,促使外界呼籲越南政府在為時已晚之前趕緊採取行動。

資料來源:Yahoo! 新聞 |連接

參考我們越南電子日報 | 連結

越南國內生產

越南國內生產全年GDP成長率破8% 為亞洲最佳

越南國內生產周四 (29 日) 公布 2022 年經濟成長率突破 8%,創 25 年最佳紀錄,使其成為今年亞洲地區成長最快的國家。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 12 月的一年中,越南國內生產毛額 (GDP) 年增率達 8.02%,是 1997 年以來最高,且優於政府設立的 6%-6.5% 目標。

越南全年GDP成長率破8% 為亞洲最佳 (圖:AFP)

越南統計總局局長 Nguyen Thi Huong 指出,作為今年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12 月製造業年增率達 8.1%,高於去年同期的 6.37%,服務業改善也為經濟成長帶來支持。

不過,12 月出口年減 14%,為連續第二個月下滑,零售額和信貸分別成長 17.1% 和 12.9%。

亞洲開發銀行 (ADB) 本月中發布報告指出,雖然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越南表現依舊良好,但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已經上升,即使貿易持續成長,有跡象顯示全球對出口商品的需求已經減弱。

因主要貿易夥伴經濟成長放緩,亞銀預測越南 2023 年 GDP 成長率為 6.3%。

與此同時,越南公布 12 月消費者物價年增 4.55%,高於政府設立的 4% 目標,不含食品、燃料、醫療保健等價格的核心通膨率則以更快速度攀升,年增率為 4.99%。

越南央行貨幣政策部副部長 Bui Thuy Hang 警告明年的通膨將難以控制。他曾在 12 月 17 日的一場經濟論壇上表示,越南通膨率將持續上升,預期明年初將達約 5%,高於政府設立的 4.5% 全年目標。

資料來源: 鉅亨| 連結

參考我們越南電子日報| 連結

Việt Nam thúc đẩy phát triển năng lượng gió, góp phần thực hiện mục tiên chuyển đổi năng lượng xanh

越南促進風能發展,有助實現綠色增長能源轉型目標

越南極具風能開發潛力,但為何風電建置卻遲遲無法達標? - 第1 頁-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越南媒體報導,全球風能理事會 (GWEC) 頃於2022年12月1日在越南河內市舉行之會議上表示,越南擁有巨大風電潛力,尤其是離岸風電,為越南實現向綠色增長之能源轉型目標提供機會。要點如下:

(一)越南風電論壇(VWP)係GWEC自2018年以來主辦之官方產業活動,為越南政府與產業提供平臺,討論有關越南發展風能之迫切問題。

(二)越南工商部電力及再生能源局指出,越南政府積極採取各種政策與機制以促進再生能源發展。截至2021年年底,越南風電裝置容量達到4吉瓦(GW),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達到20.7GW,占電力系統總裝置容量27%以上,在東協地區居於領先地位;預計至2050 年,該比例將達到59%。

(三)該局表示,再生能源,尤其是陸上與離岸風力發電將強勁增長,成為長期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之基礎。在發展風電過程中,尤其是離岸風電,逐步形成以安裝、施工、製造為主之國內再生能源產業鏈,有助提高國家自力更生能力,並降低生產成本。渠稱,發展離岸風電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建設成本較高、需要較佳之基礎建設及更高之人員素質,係越南政府未來制定政策之主要方向。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

標題:越南促進風能發展,有助實現綠色增長能源轉型目標

資料來源:越南en.vietnamplus.vn網站  2022年12月1日報導

編輯單位:駐胡志明市辦事處經濟組

資料來源: 台灣經貿網|連結

參考我們越南電子日報|連結

semiconductor

半導體產線遷出大陸 印度、越南成下個晶片製造大國?

semiconductor

CNBC網站報導,美國對中國大陸實施晶片相關出口管制,可能促使企業把一些晶片產能遷往鄰近的越南與印度,但不太可能擾亂全球的晶片霸權版圖狀態。

KPMG駐新加坡合夥人奎帕斯(Kuijpers)表示,該公司客戶詢問在東南亞擴大晶片產能的數量比疫情前大增30%至40%,「企業見到分散供應鏈、而非仰賴單一據點的好處……地緣政治的近期發展預期將加速這些策略」。

隨著美國在10月對陸實施半導體相關出口限制,對全球規模6,00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造成最新的一系列衝擊。

近年來,一度受到中國大陸在製造晶片具有競爭力而赴陸的晶片業者,現在必須應付大陸成本增加、疫情封控措施引發的供應鏈受擾,以及上升中的地緣政治風險。這些聚焦大陸的晶片製造業者現在有新的動機要在其他地方複製這些產線。

德勤(Deloitte)聚焦半導體產業的執行董事尼可拉斯(Jan Nicholas)表示,這些業者希望搬到鄰近之處,東南亞自然成為選項。他說:「當你進行龐大、長期的工廠投資決定時,會傾向避開風險狀況…不確定性愈多,就有愈多公司逃離朝向確定性較高之處。」

東南亞也被視為比南韓、台灣等晶片製造強權更具吸引力,因為美中貿易緊張的情勢下,東南亞被視為是立場中立。康乃爾大學科技政策實驗室主任克雷普斯說:「南韓與台灣無法自我掩蔽,但像是越南、印度和新加坡等國把自身定位為第三方,在美中兩大強國中是中立橋梁。」

越南已逐步成為全球晶片製造商選擇大陸以外製造基地的選項,該國投資數十億美元設立研究與教育中心,吸引大型晶片製造商進駐。例如三星電子今年就承諾在越南進一步投資33億美元,目標2023年7月前在當地生產晶片元件。

克雷普斯說:「像是三星這類在大陸設有製造廠的公司可投資替代的製造據點,帶來許多如同在大陸設廠的好處,但又不會面臨政治負擔。」

KPMG的奎帕斯說,印度也逐漸成為晶片製造業者的製造基地,原因是該國有日益壯大的微處理器、記憶體子系統和類比晶片設計的設計人才池。此外印度有大量勞力且成本低廉,但該國欠缺製造能力削弱了其吸引力。

不過專家點出,大陸在晶片製造的競爭力仍高於這些越南、印度等國,因為除了有「2025年中國製造」藍圖為晶片自給自足奠基外,大陸國內的晶片產業也獲得5G、自駕技術與人工智慧(AI)領域晶片應用的需求支撐。

大陸目前仍是全球第三大晶片生產國,在全球晶片產能中占約16%,高於美國,但落後於南韓與台灣,主要是供應成熟製程的晶片。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 連結

參考我們越南電子報| 連結

 

台越關係

九合一選舉後的台越關係發展

台灣經貿實力雄厚,未來新南向政策若能強化自身的軟實力,九合一選舉後的台越關係可望朝正向更積極發展。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經貿實力雄厚,未來新南向政策若能強化自身的軟實力,九合一選舉後的台越關係可望朝正向更積極發展。圖/本報資料照片

2022年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民進黨只在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澎湖縣勝出,議員席次國民黨占367席、民進黨占277席,蔡英文於民進黨敗選當晚辭去黨主席表示負責。

台北市選舉結果蔣萬安獲57萬5,590票,低於國民黨2018年敗選的丁守中57萬7,566票及2014年連勝文的60萬9,932票,在得票率方面蔣萬安獲42.29%創下國民黨台北市長當選最低紀錄。

再加上本次選舉投票率呈現衰退整體僅61.22%,很明顯的,人民對民進黨表達失望、不代表就會支持國民黨,所以一旦人民給予機會,執政者必須好好珍惜展現魄力有作為才能贏得民心。

根據選舉結果一般認為兩岸關係將露出曙光,人民不想戰爭而希望有助兩岸和平關係的穩定發展趨勢,民進黨打「抗中保台」已招架不住因為兩岸緊張的關係加劇。

中國大陸在台海軍演以來企業及個人紛紛思考如何移出兩岸,可謂兩敗俱傷,而越南一直都是台商最佳的另一選擇。

就在選前越共總書記阮富仲於10月30日出訪中國大陸,習近平表示阮富仲是他在中共二十大後會見的首位外國領導人,消息傳來對台灣真是重重的一擊情何以堪,除了對民進黨的選情可能造成影響外,讓原本想轉進越南者也開始卻步。

事實上越南在親中的同時也正在失去某些,外國投資人對於越南是否步上中國大陸後塵開始產生疑慮,研判越南會礙於中國大陸的壓力而不利於台商,因為本次訪問越中雙方發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深化越中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主張應從戰略高度引領雙邊關係增加「強化戰略溝通」。

2016年當年歐巴馬訪越時造成強大旋風,而之後習近平2017年的越南行卻沒有能像越南社會與年輕人對美國的好感度,又越南在中國大陸之鄰而且也是社會主義國家,習近平在二十大後率先邀請阮富仲原因耐人尋味,從政治到經濟、從傳統友誼到年輕世代等全方位的交流,習近平宣示聯合越南的誠意似乎在暗示越南無法中立,但這一步從經濟的層面有形無形都傷到越南,在那段期間就連越南股市也天天狂跌。

接著在11月12日於柬埔寨首都金邊展開五天的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和20國集團(G20)系列峰會中,美國總統拜登會見越南總理范明正,大合照時兩人站一起,拜登更欣然接受訪問越南的邀請。

相較今年5月范明正前往美國參加美國東協特別峰會當時未受到拜登一對一會面邀請,而大合照時兩人的距離也幾乎是最遠,國際政治的無情只能各憑本事,越南遊走於美中兩國又何嘗不是出於無奈。

1965年越戰開打時,美國支持南越因而有深厚的軍事同盟關係,儘管如此,1975年越共發動最後總攻擊致使南越兵敗如山倒,南越任期最久的末代總統阮文紹及夫人見大勢已去在新山一機場搭上飛機,選擇到當時也與南越友好的台灣,南越滅亡後也有數以千計的難民來台。

時至今日台灣更是越南可靠的盟友,蔡英文總統的新南向政策讓台越關係有良好的發展,這也是我的越南朋友都非常關心這次選舉的主要原因。

但這次選舉台灣人民不買單,良法美意不足以自行,執政的問題以文化部來說,前任部長當時在電影節設法將東南亞國家的導演及影片引入台灣,殊不知民間疾苦,而資源應用在刀口上設法幫助台灣的影片及人才輸出為要。而看到現任的文化部長又會馬上浮現其夫人當時踹法務部長門的那一幕,踹門偏偏跟文化部產生關聯真是無言。

美國時代雜誌(TIME)發布2022年度藝人為韓國女團BLACKPINK,此外韓國李政宰也以《魷魚遊戲》奪下今年美國艾美獎最佳男主角獎,韓國影視作品席捲全球,K-文化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其規模和出口更不亞於製造業,韓國政府盡職盡責積極主導的力量讓大家有目共睹。

我的越南朋友都喜歡去韓國,也都愛韓國菜甚至想學韓語,就因為喜愛K-文化。未來新南向政策如能強化台灣的軟實力成為領頭羊,九合一選舉後的台越關係必能朝正向更積極發展。

資料來源: 名家評論|連接

參考我們越南電子報|連接

 

台積電

台灣半導體「後台積電」模式

tsmc

台積電在台美積極擴建新廠,如今蔣尚義投效新東家,為台灣晶片開創新的可能。圖/本報資料照片

文/黃齊元 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

台積電美國亞歷桑納州新廠安機儀式,董事長劉德音將於12月率隊前往美國;同時,台積電證實美國二廠將啟動最先進3奈米製程,在產業界投下震撼彈。

另外,前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重出江湖,老驥伏櫪,將出任鴻海半導體事業群策略長。

蔣尚義加入鴻海 戰力大增?

這其中最為人所忽略的新聞,是人稱蔣爸的蔣尚義加入鴻海,這可能有點石成金的重大意義。蔣尚義技術能力為業界稱道,但在商界卻有幾次錯誤決策,包括加入中芯國際和武漢弘芯。

他曾是台積電三位共同營運長之一,從離開台積電後的經歷,可以看得出他期望遇到伯樂、擁有自己的舞台,正如同AMD創辦人桑德斯所言:「真正的男人應該有座晶圓廠」,只可惜先前遇人不淑,浪費許多時間和聲譽。

英文說「Third time lucky」(第三次會成功),從某個角度來看,蔣尚義和鴻海的合作的確有很大成功機會。首先,鴻海是台灣公司,沒有水土不服和地緣政治的風險;其次,鴻海是世界級公司,為全球電子代工龍頭,蔣作為台積電出身的大將,一定要站上國際平台,才能發揮潛力;再者,半導體是鴻海未來發展重點,董事長劉揚偉又具有半導體背景,非常了解產業。因此蔣尚義加入鴻海,可說是天時、地利、人和。

中國有一句成語「南橘北枳」,代表同樣的事物會因為環境不同而發生改變,原來好的人才換了一個地點反而變得不好。台積電這次派遣大批工程師前往美國,成效有待觀察。但美國借用亞洲人才提升製造效率已有先例,穆斯克最近從特拉斯上海廠調200名工程師赴加州廠,希望把中國製造優勢移轉至美國。

蔣尚義的選擇,和美國NBA球星霍華德來台加入雲豹隊,有異曲同工之妙。霍華德已37歲,在美國已沒有舞台,但來台後卻大顯身手、銳不可當,把一支原本表現平平的球隊變成眾人焦點,創造雙贏格局。同理,蔣尚義加入鴻海、台積電工程師赴美,都是把原來的專業在一個新環境發揚光大,值得期待。

蔣尚義得失成敗 四大關鍵因素

第一、應拋棄台積電既有模式,思考如何在鴻海生態系創造價值。台積電屬晶圓代工,公司營收龐大,但商業模式單一,透過代工服務頂級客戶,不像三星有多元業務。反觀鴻海有多個產品線,為全球筆電、手機、伺服器、電動車等大廠代工,自身就為半導體出海口,也轉投資許多公司,未來業務靈活度比台積電更高。

第二、應大膽嘗試新製程與技術。蔣尚義在中芯國際時曾表示對Chiplet小晶片的高度興趣,但未獲採納。Chiplet是將晶片諸多元件拆成一個個小單元,各自強化功能,再組合製造成為系統晶片,鴻海的強項在於製造,正可協助這個領域。另外,第三代半導體也是未來趨勢,鴻海已有這方面布局(盛新材料),未來可進一步提升。

第三、應廣泛和東南亞國家合作。劉揚偉董事長今年中訪問印尼、泰國、印度等國,會見最高領導人,均談到半導體產業合作。先前,鴻海也結盟合資夥伴,在印度和馬來西亞宣布成立晶圓廠。台積電市場以美國為主,歐洲和日本也受到美國強力關注,鴻海半導體最佳策略是從新興市場切入,並從當地政府拿補助。

第四、應和電動車生態系緊密結合。未來晶片最大需求來自電動車,而鴻海已打造「MIH平台」,整合多家相關業者。未來半導體事業群的布局,可以和電動車生態系形成完美結合,互相扶持,進一步強化鴻海提供歐美車廠「Total Solution」解決方案能力。

總而言之,鴻海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戰略成功關鍵,不在於挑戰技術極限,而是利用創新商業模式和資本運作,走出一條和台積電不同的路。郭台銘曾說,要把「製造的鴻海」轉型為「科技的鴻海」,未來更高的境界,或許是「整合的鴻海」。

這不只是跨地域(東南亞),也是跨領域(電動車),更是跨世代(Chiplet和第三代半導體)。鴻海的未來格局,不會是「台積電2.0」,而是「半導體3.0」,足以顛覆產業生態、改寫遊戲規則,開創台灣晶片新的可能,打造另一座神山!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 連接

參考我們越南電子日報| 鏈接 

 

 

 

離岸風電供應鏈

離岸風電供應鏈商機大

離岸風電供應鏈

根據研調機構預測,2030年起,全球主要發電來源將被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取代。記者曾學仁/攝影

近年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熱浪來襲及能源危機等議題,促使各國淨零碳排、能源轉型意識提升,陸續宣告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藉由發展太陽能、風電、水力發電等綠電來降低能源的消耗及碳排放。

根據研調機構預測,2030年起,全球主要發電來源將被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取代,尤其離岸風電為現階段的發展重心,在政策上推動、或是全球供應鏈整合,都可以看到風電產業蓄勢待發。

4C Offshore的研究顯示,世界上風力最強的20處離岸風場,其中16處位於台灣海峽,可安裝面積達5,640平方公里,總裝置容量達29GW。在先天環境上的優勢下,再搭配政策推動,預期2030年前台灣將成為APEC地區最大的離岸風電市場。

政府針對離岸風電祭出相關政策,採「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三階段開發策略,2021-2025年邁入第二階段「潛力場址」,將完成3.8GW遴選風場加1.7GW競價風場的併網,同時要求27個項目須國產化,以促進在地產業鏈發展,因此預期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有望放寬國產化要求。

國內離岸風電併網容量在去年底僅269MW,未達到經濟部所設立的933MW目標;今年上半年由於仍受國內新冠疫情升溫所困,截止第3季底各風場進度依舊落後,雖然目前「海能風場」、「大彰化風場」以及「彰芳風場」加速興建,有望於年底前完成,惟「允能風場」進度仍較為落後,年底前2GW的併網目標仍存在不確定性。

中長期來看,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劃2026年至2035年每年釋出1.5GW,共計釋出15GW裝置容量)首期選商能源局共收到六組開發商、11座風場提出申請,預計今年底前將公布結果,屆時可望再為本國供應鏈增添新訂單。

整體而言,受惠於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發展,並結合國產化政策,看好國內訂單需求逐年成長。BNEF預估2022-2025年,各國為要達到淨零碳排及能源轉型長期目標下,平均每年投資額將由2021年的7,550億美元大幅提升至2.1兆美元,潛在商機可期。

綜合以上,政策推動下,國內風電供應鏈訂單並無太大疑慮,而先前影響營運的缺工缺料、良率不佳的等問題亦獲解決,營運走出谷底,因此在面對全球不景氣下的衝擊相對有限,投資人可留意布局時點。

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 連接

 

 

 

 

 

 

 

 

VinFast

VinFast電動車在海防港排隊等待登船前往美國

這是 VinFast 根據先前簽署的合同向美國和加拿大市場出口的第一批電動汽車。車企信息文快稱,11月25日,公司將舉行首批電動車出口美國市場儀式。日前,一艘帶有VinFast標誌的巨輪停泊在Dinh Vu港區海岸的形象引起了網絡社區的極大關注。截至11月24日上午,VinFast電動汽車排起長隊等待“上車”的畫面繼續在社交網絡上廣為流傳。

VinFast electric car

VinFast電動車集結口岸等待出口

即將運往美國的車型均為VF8車型,定位D級的電動SUV。在這個市場上,VinFast VF8 的 Eco 版售價為 40,700 美元起,Plus 版(不含電池)的售價為 47,700 美元起。該市場的電池租金固定方案為 110 美元,靈活方案為 35 美元/月。此前,VinFast 表示將於 11 月向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市場出口第一批 VinFast VF 8 汽車,VinFast 的首批國際客戶將於 2022 年 12 月收到他們的汽車。

在越南,VinFast VF8車型已經在越南市場開售,擁有Eco和Plus等2個版本。特別是Eco版搭載了260千瓦的電機,500牛·米的扭矩,單次充電續航里程為420公里。Plus 版使用 300 千瓦的電動機,扭矩為 620 牛米,電池每次充電可行駛 400 公里。車輛配備高級駕駛輔助功能(ADAS),如高速公路駕駛輔助、自動變道、泊車和智能車輛召喚……以及Vivi語音助手等多項服務,通過車輛中央顯示屏智能連接。

原文來源:勞動人報|連接
參考我們越南電子報|連接

 

 

外商投資

越南前10月核准外商投資金額逾224億美元

越南投資

本(2022)年10個月越南核准外商投資之金額合計224億6,119萬美元

依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資料,本(2022)年10個月越南核准外商在越南投資之金額合計224億6,119萬美元(其中包括新投資案共1,570件,金額共計99億2,943萬美元,增(減)資次數880次,金額約計87億4,045萬美元,合資、股份購買之次數2,997次,金額約計37億9,132萬美元 ,較2021年同期衰退5.37%。

本(2022)年前10個月我商在越南投資金額共計金額8億6,930萬美元(包含新投資案、增資案、合資、股份購買),較去年同期衰退23.96%,居外資第7位。同期,其他主要投資國包括:新加坡居首,投資金額高達53億4,429萬美元(占23.79%);日本排名第2,金額為41億9,105萬美元(占18.66%);韓國排名第3,金額為39億707萬美元(占17.39%);中國大陸排名第4位,金額為17億699萬美元(占7.60%);香港排名第5,金額為13億6,225萬美元(占6.06%);丹麥排名第6,金額為13億2,145萬美元(占5.88%);

累計自1988年至2022年10月,我商在越南投資案共2,885件(含新增及撤資),投資金額達359億8,621萬美元,排名第4位(占8.27%);韓國居首位,投資金額達806億1,168萬美元(占18.52%);新加坡投資金額達703億8,884萬美元,排名第2位 (占16.17%);日本投資金額達683億4,582萬美元,居第3位 (占15.70%);香港投資金額達289億2,760萬美元,居第5位 (占6.65%)。

資料來源: MoneyDJ 理財網新聞| 連結

參考我們越南電子日報| 連結

越南出口

本(2022)年10月份越南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4.5%

越南出口

據越南統計總局之資料顯示, 本(2022)年10月份越南出口金額約302.7億美元,較上(9)月份增加1.5%,並較去(2021)年同期成長4.5%;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75.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9%,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227.2億美元,成長8.1%。累計本年前10個月越南出口金額約3,128.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9%,其中越資企業之出口金額為803.6億美元,成長13.4%,外資企業之出口金額(含原油)為2,324.6億美元,成長16.8%。

本年前10個月計有32項產品之出口金額逾10億美元,占出口總額之92.8%,其中有6項出口金額逾100億美元,包括:各種電話機及其零件出口金額為501.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6%;電子產品、電腦及其零件出口金額465.95億美元,成長14%;其他機械設備及其零件383.05億美元,成長28.1%;紡織成衣品318.14億美元,增加21.9%;鞋類200.57億美元,增加40.9%;木材及木製品134.75億美元,增加11.4%。

在出口市場部分,美國仍為越南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金額為934億美元,成長22.3%;越南對中國之出口金額為470億美元,成長5.6%;對歐盟出口394億美元,成長22.3%;對東協出口289億美元,成長24.1%;對韓國出口207美元,成長15.4%;對日本出口199億美元,成長22.1%。

備註:經濟部駐外單位為利業者即時掌握商情,廣泛蒐集相關資訊供業者參考。國際貿易局無從查證所有訊息均屬完整、正確,讀者如需運用,應自行確認資訊之正確性。參考本網頁刊載商情資訊,請注意國情及商業環境之不同,而且不代表本部立場或政策。

資料來源: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連結

參考我們越南電子日報|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