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越南首都河內往南,不到一小時的車程,車窗外的高樓大廈,迅速換成工業廠房。
這裡是越南北方的電子製造重鎮河南省,外資進駐的工業區內,馬路筆直又寬,這頭有網通設備廠啟碁、那頭是要擴廠的緯創,不遠處還有剛動工的日本電子廠,黃牛三三兩兩頂著烈日,在無盡的建築基地上閒晃吃草。
越南河南省同文工業區,各大廠逆著景氣擴張。(謝佩穎攝)
「熱情、健康,可以加班!」巨源集團董事長、越南台商總會北寧分會會長林軒節停下車,隨手翻譯身旁的招募看板,廠房一個一個進駐,路邊拐角都是人事廣告。
從事廠房建設的林軒節,在越南待了17年,從沒料到北越的工業區會像現在這樣一個又一個爆滿,地價跟著翻倍漲。
「因為被疫情卡住的廠,今年都動了,」越南台商聯合總會會長簡智明觀察,光北越的台商會員,兩年多來就增加了150家。
河南省只是這一波外商投資大炸裂的縮影。從大廠設廠地圖上,明顯可見,這一波與4年前的不同。
原先在中國設廠的電子大廠,多半沿著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20年前相中的路線,把中國的產能,沿著廣西陸路分散到北越的機場樞紐河內和港口海防。
但現在,河內周邊跟海防的地已不夠,電子製造大廠在北越遍地開花,連越南農業大省南定,今年都宣布開放耕地,高舉雙臂歡迎廣達以1.2億美元投資金額入駐。
眼前這番投資榮景,幾乎是逆著景氣走。
遠眺胡志明市,高樓拔地而起。(謝佩穎攝)
中國+1熱區,客戶點名設廠
當下,歐美消費需求低迷、製造業去庫存還沒結束,越南官方已承認今年恐無法達成GDP成長率6.5%的目標。弔詭的是,投資卻絡繹不絕。
「客戶已經直接說,要我們備好越南廠,能不來嗎?」一名電子代工大廠的越南負責人無奈。
北越成為「中國+1」的最火熱新區,原因是靠近中國,能跟中國的廠區整合,逐漸形成產業分工。
「除了中國,全世界哪裡還有齊聚台灣的電子五哥?」被動元件大廠奇力新越南公司副總經理廖雲煥精準形容。
在北越,不只台商,中國蘋果供應鏈大廠立訊預計今年要擴大越南廠房;越南最大外資企業三星更宣布持續加碼,要在河內斥資2.2億美元打造全新研發中心。
越南官方預估,今年外商直接投資(FDI)規模,將會重回疫前高點,在東協僅次於新加坡和印尼。
「整個世界,現在都與越南連結在一起了,」越南歐盟商會法律委員會副會長施奈德說,越南本來就滿手自由貿易協議,現在,更多了替補中國世界工廠的機遇。
越南人總是自豪,自己是唯一打敗過中美兩大強權的國家。不論北越河內的軍事歷史博物館,或是南越胡志明的戰爭遺跡博物館,都記錄越戰時越共游擊隊讓如日中天的美國灰頭土臉、鎩羽而歸的光榮歷史。
就在胡志明市中心的交通要道,擺了一座三層樓高的歷史名將陳興道銅像,2019年越南與中國發生南海領土爭議時,越南人民直接在銅像下方的香爐拈香祭拜,以示「抗中」。
但不像過去,這一次,強權衝突沒有讓越南陷入內戰,而是讓在美中之間遊走的越南,換得一次轉型成年禮。
胡志明書街上的雕像,寫著黃沙和長沙歸屬越南。(謝佩穎攝)
拒絕洗產地!拜登送來半導體
9月份,美國總統拜登帶著高科技公司拜訪河內,雙邊關係跳兩級,美越一邊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美國封裝大廠艾克爾(Amkor)一邊宣布斥資16億美元,在河內附近的北寧省建造半導體封裝廠。
拜登前腳剛走,不到3週,路透社獨家披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10月底或11月初訪問越南。
外交界的「越南通」、駐越超過6年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大使石瑞琦分析,供應鏈重組,加上地處南海戰略要道,此刻,中美都無法忽視越南。
「我們要半導體、要高科技,要發展再生能源、數位經濟、建立國際財政中心,」近期在一場投資說明會上,越南投資計劃部外國投資局局長杜一皇把招商目標說得直白。
隨著越南出口不斷成長,北越最大的港口海防港不得不擴大深水碼頭的建設。圖為長榮海運在海防的合資碼頭。(謝佩穎攝)
過往經貿政策主軸就是簽自由貿易協定,方便外資設廠後出口,最近越南官員強調的重點,已經有了改變。
越南仍舊仰賴從中國進口原料以及中間財,但近年,越南一度被美國盯上,認為被中國企業利用「洗產地」。為了防止這股歪風,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派駐越南的執業會計師陳以謙發現,越南近來開始加強海關監管力道,「這樣才能避免稅基遭受侵蝕,」陳以謙推敲。
一名電子五哥總經理也透露,越南官方愈來愈關注外資有沒有實質幫助越南技術升級。「以前我們在中國大陸設廠,當地官員拜訪都會問需要什麼幫忙?但越南不一樣,官員現在都在問,『你雇用了多少當地員工?你繳了多少稅?』」他說,比較兩邊官員對外資的心態,一目了然。
官方一邊想提高「越南製造」幫本地帶來實質含金量,一邊也在推動本土企業的製造升級。
年輕企業家大作國家品牌夢
以在美上市的越南首部電動車品牌VinFast來看,表面上,是越南最大財閥Vin集團旗下的電動車大夢,找來多國聯手,從零打造越南國產電動車;但骨子裡,Vin集團要透過電動車旗艦案,養出本土最完整的電動車製造供應鏈。
「越南不窮,越南也沒有戰爭!」VinFast前資深副總、現任Vin集團智慧綠色移動(GSM)總經理阮文清接受《天下》專訪時,把這句話說得鏗鏘有力。
不到30歲的他,是Vin集團最年輕的高階主管之一。問他當年為什麼加入?沒想到他的回答背後,是雄心壯志:「要提升越南國家品牌。」
阮文清不是特例。無論是採訪電動機車新創Selex Motors,或實際參加胡志明新創週,幫越南打造國家製造品牌,是絕大多數年輕企業家的民族大夢。
然而,要達成製造升級,越南有兩道障礙明擺在眼前。
難關1:貪腐難斷、基建不足
首先,貪腐、基礎建設不足,是越南當下的最大絆腳石。
越南人常說,「中國摸著石子過河,越南摸著中國過河。」同是社會主義國家,越南積極向中國取經,同樣每五年端出一套經濟發展計劃。
但中國改革開放後,地方官員績效與經濟發展掛鉤,而越南地方官員,卻仍有貪腐不辦事的窠臼。
越南基礎建設發展緩慢,河內的輕軌光一條路線就蓋了十多年,最後也只完工短短的13公里,居民當成假日觀光設施。(謝佩穎攝)
直到今天,開上越南的高速公路,交流道閘口還有身穿制服的警察,三三兩兩停靠路邊,隨時看車牌攔車,要人民上繳俗稱「咖啡錢」的賄賂款。
「如果加上地下經濟,越南的經濟規模早就排上東南亞前三大,」26歲、來自河內的創業家Kevin自嘲。
行政效率沒打通,最明顯的影響是基礎建設落後。
越南從北到南都可見,開工十年以上仍未完工的基礎建設。
由於大量廠商湧入,仰賴水力發電的越南,碰上氣候變遷,加上電網老舊,北越今年5月首次出現無預警停電,工廠產能因此大受影響。
「我們幾個台灣電子業者為此還特別建立了Line群,每天討論,」一名大廠業者語帶無奈。
難關2:勞動人口分布不均
基礎建設已讓人頭疼,年輕的勞動人口原本是越南的製造優勢,現在也反過來成為廠商的痛點。
胡志明充滿年輕朝氣。(謝佩穎攝)
8月底,《天下》走訪北越和南越時,一路上碰到的外資業者、學者、甚至官員,都在討論越南的「缺工」。
攤開越南的人口分布,有六成集中在南越,但這波遷徙到越南的廠商,都集中在北部,明顯供需不均。
廠商間流傳,因為越南人「戀家」,很難招到跨省員工。但背後,恐怕還有對越南文化的認識不夠。
「外人可能很難理解,越南地方主義盛行,不輕易跨省、南北移動,寧可出國打工,」越南傅爾布萊特大學教授阮成忠解釋。
其次,外資著眼越南的高技術人才,撇開越南高教國際排名仍落後不談,教育部駐胡志明參事陳和賢手上資料顯示,越南每年的STEM畢業生只有9萬多,外資科技業者與越南國內軟體業者都在搶同一批人。
「越南正在作大夢,但沒有像中國發展經濟的底子,恐怕很難成為第二個中國,」一名在越南深耕超過20年的韓商評論。
眼下這些發展中的混亂,其實很像在越南開車。到越南,被告知的第一件事,如果你膽子不夠大、如果太守法,就過不了馬路。
「每個人都慢慢開,左右看看、前後看看,還是可以前進,」從事玩具製造、在越南經商超過20年的台商王坤生形容。
但靠彼此的默契前進,不能成為一個國家的長遠戰略。
美中競爭下,越南能否抓住歷史機遇?他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連結
參考我們SIA的服務 |連結